董仲舒强调,董仲舒的思想核心是什么?
董仲舒——儒家思想的独献与历史评价
董仲舒,这位西汉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以及唯心主义哲学家和今文经学大师,对儒家思想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他的主张,让儒家学说成为中国的主流文化,成为影响中国近两千年的重要力量。对于董仲舒的评价,历史上褒贬不一,接下来,我们将从多个角度深入探讨他的思想及历史地位。
董仲舒在汉景帝时期任博士,讲授《公羊春秋》。他的最著名的主张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一思想使得儒家学说在中国主流文化中独树一帜。对于董仲舒的评价,我们可以从两首诗中窥见一二。唐代诗人罗隐的诗中,董仲舒被描绘成提倡阴阳灾变学说的神秘人物。而宋朝诗人徐钧的诗中,则将他视为流传千古的大思想家。
在儒家思想的发展史上,董仲舒既是功臣,又是罪人。作为功臣,他的主张让儒家学说在诸子百家的竞争中胜出,深刻影响了中国文化和中国人的思想与行为方式。作为罪人,他修改了先秦儒家学说的精意,引发了儒学的重大转向,使得原本基于人伦关系的先秦儒家学说宗教化、神学化。
那么,董仲舒的核心思想是什么呢?他提出了天人合一的学说和人副天数的理论。董仲舒认为,天是道德和价值的终极根据,人的情感和天的四季变化是相对应的。他考察了人和天的相似之处后,认为人是按照天的样子创造出来的。他提出了天人感应的学说。既然人是天生出来的,那么人和天就有了相互感应的可能。董仲舒认为,要是人间太平,天就风清气朗;要是人间不太平的话,天就会降下灾祸来警告统治者。他的阴阳五行学说基础上的三纲思想也是其重要的一部分。董仲舒把阴阳家的五行学说作了顺序上的修改,建立了三纲的学说,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董仲舒之所以提出“大一统”,其实并不是他个人的独到见解。“大一统”的主张在春秋时期的多家思想中已有表述。无论是法家、道家还是儒家,都有大一统的思想。而董仲舒的贡献在于将这一思想进一步发扬,使其成为影响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理念。需要注意的是,春秋大一统是中国特色,是中国区别其他国家的显著文化特质。
董仲舒在儒家思想的发展史上占据了重要地位。他的思想深刻影响了中国文化和中国人的思想与行为方式。虽然历史上对他的评价褒贬不一,但无论如何,他都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历史人物。他的思想、主张和贡献都值得我们去深入研究和学习。董仲舒与大一统的时代选择
董仲舒,汉代之巨擘,恰逢汉武帝之盛世,其学说被推崇,时代选择了董仲舒。若非董仲舒挺身而出,推举其学说,亦会有“宋仲舒”、“张仲舒”等杰出人物站出来,因为汉武帝的统治理念中,“大一统”已是大势所趋。
说到“大一统”,我们不得不提及中国历史上的几个重要时期。真正践行这一理念的时代有汉朝、唐朝、明朝和清朝。值得注意的是,“大一统”的理念主要源于华夏民族,许多少数民族在历史进程中并没有这一概念。
汉朝,虽号称一统天下,但实际上仍有匈奴与南越的威胁。汉朝之所以被认为是“大一统”王朝,关键在于其皇帝自诩为天子,这是汉武帝推崇董仲舒“大一统”理念的重要原因。为了强化这一理念,董仲舒的独尊儒术、天人感应等思想也被汉武帝所采纳。
在汉匈战争中,争夺的焦点便是“天子”的地位。最终,匈奴放弃了自己的“单于”称号,改称“可汗”,意味着他们放弃了天子的地位。南越则选择服从汉朝的天子身份。这也为后来的朝代奠定了基础,即如果政权只称王而不称天子,那么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是可以接受的。
三国时期,曹操的后代曹丕通过禅让的方式获得帝位。在这一时期,高句丽是一个特殊的存在。作为中国的少数民族,他们没有“大一统”的概念,因此并不追求地盘扩张。他们经常遭受汉军和魏军的打击,这体现了大一统王朝的强大力量。
从五胡乱华到隋朝,除了北魏和东晋,其他国家的地位大多独立。隋朝的特殊身份是“天可汗”,拥有草原天子的地位。北魏花木兰所抵抗的便是柔然,而柔然便是北魏时期的主要对手之一。除了北魏和柔然的争斗,其他如五个燕国、羌族建立的凉国等大多被历史淘汰。
唐朝是一个典型的大一统王朝,其统治下有许多附属国。唐朝自李世民后便有天可汗的称号。而在辽宋金时期,辽宋两国被视为兄弟之国。辽为天下正统,是天子;宋则坚持三国正统在刘备的观念。在这一时期,很多其他民族也纷纷独立。金国的人大量来自高句丽和渤海国,他们吸取教训,开始追求大一统。
元朝的统治时间短暂,不认为是大一统王朝。成吉思汗没有天子身份,而忽必烈的大元帝国则拥有。大哉乾元指的就是天的意思。在明朝时期,百姓扶持朱元璋建立了一个民间身份的政权。明朝追求的是天下一统而非土地一统。到了清朝,皇太极继承了北元的天子身份后,清朝开始走向强大。
“大一统”理念在中国历史上几经波折和发展,不同的时代都有其独特的解读和实践方式。董仲舒的时代选择是历史的必然,也是时代的需求。皇太极的帝位正统源自北元,这一观点在中国历史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大一统思想源远流长,其内涵丰富,具有多个特点。
在大一统时代,最高身份是天子,而非皇帝。这种天子观念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代表着中国这片土地上传承了超过6000年的文化传统。
大一统的来源必须具备合法性。中国的法统有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自上而下,是指儒道墨法所尊崇的继承制度,属于上层建筑;而自下而上,则是以农民为主的群体所支持的人,也有法理依据。这种合法性是大一统政权稳固的基础。
大一统的实现还需要时间的检验。只有暴力而没有长久治理的政权,是难以实现真正的大一统的,即使能够统一天下,其存在的时间也会很短。一个真正的大一统王朝,必须能够在历史的长河中经受住时间的考验。
关于大一统的方式,中国历史上有几个一统天下的情况。在一些未能一统天下的时期,也会以正统认证的方式选择正统王朝。这意味着,大一统不仅仅是简单的统一,更是一种文化和政治的正统性的体现。
值得一提的是,西水坡大墓表明天下的含义有6000年以上。这也引发了关于东西方文化差异的思考。为什么欧洲没有出现强大的帝国,而东方却能够形成大一统的局面?这其中的原因涉及到宗教、文化、历史等多个方面。值得注意的是,教的信仰“”在神和天之间找到了一种平衡,既不崇拜偶像,又有类似于西方的宗教称呼。
天下和大一统是一个时期的概念。皇太极的帝位正统源自北元,这不仅仅是一种政治权力的继承,更是一种文化和政治正统性的体现。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大一统思想深入人心,其内涵丰富,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