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防卖粮地磅干扰器(地磅防控器是否真能防控)
警惕地磅在粮食收购中的渗透——以湖南宁乡市一起新型涉粮犯罪案件为例
新华社报道,随着秋粮收购的推进,湖南宁乡市发生的一起涉粮犯罪案件引发社会关注。这起案件中,犯罪团伙利用地磅,在中央储备粮收购中虚增重量多吨,骗取粮款近百万元。这一事件再次提醒我们,必须警惕地磅在粮食收购中的渗透。
这起案件的技术含量较高,隐蔽性强,部分作案工具仍然可以在网络平台购得。专家提醒,地磅犯罪组织化、专业化、技术化特征明显,各地相关机构及工作人员应提高警惕,加强粮食收储环节的智能化、信息化建设,提升“技防”水平,保障收储安全。
在这起案件中,犯罪分子偷装了地磅,通过遥控器干扰地磅,使粮车过磅时虚增粮食重量。他们选择在凌晨作案,通过佩戴口罩和帽子潜入直属库,有专人负责开锁及安装。这种“熟人作案”的方式使得犯罪更加容易得手。
案件的背后,暴露出当前粮食收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一方面,粮食收储环节的管理需要更加精细化和日常化。宁乡直属库已经采取了一些措施,如加强防范力量,安装更高级别的防盗门锁,增加日常检修频次等。另一方面,需要加强跨部门合作,强化相关设备管理。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应该加强联合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地磅交易“黑产链条”,引导地磅设备厂家等企业提高抗干扰技术能力。
还需要加强粮食安全宣传教育。让更多的人了解粮食收储工作的重要性,认识到地磅犯罪的严重性。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食品安全意识,增强对粮食收储工作的信任度。也要加强对粮食收储工作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责任心和警惕性。
这起湖南宁乡市的涉粮犯罪案件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我们需要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加强粮食收储环节的管理和监控,提高公众的食品安全意识,确保粮食收储工作的安全和可靠。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资深农业产业专家、亦广咨询首席研究员孙忠,对粮食安全事业饱含深情,其对于我国粮食事业的关怀和建议深入。他强调,为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有关部门必须高度重视基层的粮食宣教工作。对此,他建议相关部门深入基层,广泛开展粮食安全宣教活动,普及粮食收储知识,强化涉粮法律意识。通过剖析典型案例、生动讲解相关技术,帮助农民、粮食经纪人等从业者树立牢固的涉粮法规观念,让依法收储、依法经营的理念深入人心。
粮食收储部门和市场主体作为粮食事业的关键环节,更应提升自身的安全防范意识。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智能化、信息化已成为新时代的标志。孙忠建议,这些部门应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提升在信息化、数字化时代的安保意识,确保粮食收储和流通环节的安全无忧。
在信息时代的浪潮下,我们不仅要关注粮食的物理安全,还要关注与之相关的技术安全。地磅防控器作为现代粮食收储的重要设备之一,其是否能真正发挥防控作用,需要我们保持警惕。地磅的存在,无疑给粮食收储的安全带来了一定的挑战。我们需要对地磅防控器的效能进行深入研究,确保其在实际应用中能够发挥应有的作用,为粮食收储提供坚实的技术保障。
在此,我们呼吁相关部门和广大民众,保持对地磅防控器的关注和警惕。只有确保粮食收储的安全,才能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石稳固。让我们携手共进,共同守护国家的粮食安全。
由吴咏玲责任编辑,对于粮食安全问题有着深刻的理解和独到的见解。希望能引起大家对粮食安全的重视,共同为我国的粮食安全事业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