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晚报:华语电影集体迷失戛纳
华语电影在戛纳的“无声较量”
随着范冰冰在戛纳红毯上的优雅亮相,华语电影的戛纳之旅也迎来了尾声。尽管一晚的颁奖典礼与华语电影无关,但电影界的目光仍然聚焦于华语电影人的身影。当全球各大媒体都在关注谁将成为红毯女王时,我们的电影人却已在国际版权交易的舞台上展现风采。
虽然华语电影在戛纳的官方展映中鲜有佳作,但这并未影响华语影坛女星们在红毯上的斗志。早在电影节开幕前,她们就投入到一场无声的较量中,选衣服、挑珠宝、试造型,只为在世界的舞台上留下最闪耀的一刻。虽然作品未能入选戛纳,但她们的红毯之旅却成为了全球媒体关注的焦点,也为她们自己赢得了更多的曝光和关注。
与此华语电影在戛纳的卖片环节也是毫不逊色。陈可辛的《武侠》虽未能在展映单元中亮相,但其海外版权已被韦恩斯坦公司购得,这无疑为华语电影在戛纳的市场价值提供了有力的证明。陈可辛坦言,电影节是一个绝佳的发行平台,他希望通过这个平台让更多的观众和影评人看到这部电影,为未来的发行铺平道路。
其他华语电影也各显神通,开发布会、买广告牌已是常规操作,《龙门飞甲》甚至包下整片海滩大摆“龙门宴”,制造噱头。这种种的举动都表明,华语电影在戛纳的卖片环节已经形成了激烈的竞争态势。
当华语电影以全商业的姿态参与戛纳时,我们也不得不面对一个现实:华语电影在戛纳的获奖记录几乎为零。18年前,陈凯歌的《霸王别姬》在戛纳摘得金棕榈奖的情景仍历历在目,但现在,华语电影连入围都已成为奢望。这种对比无疑让许多华语影人感到尴尬和无奈。
面对这样的现状,我们不禁要问:是追求更高的票房和更多的商业成功,还是致力于创作更好的电影?这无疑是许多华语影人需要直面的问题。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我们能够看到更多的华语电影在戛纳这样的国际电影节上大放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