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染发常识(染发调色的基本常识)
关于混合喂养与染发常识的问题
什么是色素修护?即色素打底的意思。针对“目标色6.45”的不同配方,其中的0.00有增强色度的能力,可以淡化色素并拉近色差。在这些配方中加入0.00,主要是为了增加染浅能力,因为使用的氧浓度为30%,为了确保染浅效果,所以加入0.00。若使用40%的氧,则无需添加0.00,但需注意褪色速度会加快。
关于底色和叠染的问题,如果底色为3度,可以进行叠染。第一层使用8.11+30%;第二层用7.43+20%;第三层用7.75+20%。每一层染发的时间掌控是关键。叠染与跳级染发有相似之处,但各有特点。叠染是分层混合颜色,需注意每一层的颜色选择与度数的匹配。
对于目标色4.5的染法,可以使用6.3+4.5+4.77+30%的比例进行跳级平衡染。其他目标色也可依此类推。关于栗子色的染法,可以使用7.4+0.45+3.66+40%的比例进行染色。
在漂色过程中,若局部位置漂不浅,可以尝试包上锡纸并用电夹加热。但需注意温度控制在60-70度之间,避免过高温度造成损伤。关于染发中的碱含量,碱性过高头发易膨胀,利于染料渗透,但可能对皮肤造成伤害;碱性过低则可能导致氧化反应不完全,颜色显色不充分。
在染发过程中,盖白发或染深颜色时加入蓝色是因为蓝色能使发色加深。蓝色的颗粒最小,但其透光性最差,因此能与其他颜色混合成更多不同的色调。在染发时,蓝色会最先减弱,但其他颜色如红色和黄色也在同时减弱。提浅底色并不仅仅依赖漂粉和双氧,还有其他方法如洗色、直接刷双氧等。
染发后要做护理是因为染发剂中的碱性分子和氧分子在染发后还会继续氧化头发,导致颜色变浅、头发干枯。关于染发是否需要加热,如果头发是抗拒性的,如盖白发的情况,可以适当加热,但只需加热头发周围的空气。
关于工具色的概念,并不只是加强色属于工具色。像6.11、4.77、5.75等能作为平衡色的颜色也可以被视为工具色。在选择和使用这些颜色时,需要谨慎并了解其特性,以达到最佳的染发效果。关于染发,你是否曾有过这样的疑惑:头到9度后,能否用黑色加水调成烟灰色?答案是肯定的。实际操作中,建议加入0.00和护理品调成糊状,这样更便于涂抹,但务必迅速行动,否则难以掌握。
关于红色染膏难以清洗的问题,那是因为红色颗粒较小,更容易渗透到皮肤内部。而黄色颗粒较大,相对较易清洗。这是颜色颗粒大小与皮肤吸附能力的差异造成的。
染发时,为何发际线一周的颜色总是比其他地更鲜明呢?一方面,发际线与头顶一样,属于高温区域,染发剂更易着色;另一方面,发际线周围的头发发质较细,着色更快。操作时,可以在最后阶段涂抹这一区域的头发。
双氧接触空气后会逐渐失去效力。以40%的双氧为例,每过十分钟其效力会降低百分之十。也就是说,随着时间的推移,其氧化能力会逐渐减弱。
染发配方和比例是否一成不变呢?答案是否定的。只要掌握了染发的原理,就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配方和比例。在极致色配方中,“0.几克”的添加是微量的,没有固定的标准,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
想要提高染发设计的概念,关键在于提升发型师的综合素质。只有综合素质得到提升,染发设计水平自然也会随之提高。
在染发过程中,分区使用Z字型路径进行染发,可以使两个区域之间的颜色更好地交融,达到更自然、更和谐的染发效果。这一点是专业美发染发的基本常识,也是提升染发品质的关键环节之一。
染发是一门需要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艺术。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发型师,不仅需要掌握基本的染发知识,还需要不断学习和实践,以应对各种挑战和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