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卫国还存在 秦始皇为何没有灭卫国-
秦始皇灭六国,一统天下,然而却唯独允许了卫国这一诸侯国的存在。这背后隐藏着怎样的故事呢?让我们一同探寻。
卫国,作为存在时间最长的周朝姬姓诸侯国,自公元前1117年建立,直至公元前209年才彻底灭亡,历经九百余载。它的历史之长,超过了其他诸侯国。当秦始皇横扫六国,统一天下时,为何唯独对卫国网开一面?
从实际情况来看,此时的卫国已经不再是昔日辉煌的诸侯国。卫国国君早已主动降低爵位,不再拥有诸侯国的地位。到了卫嗣君时期,更是将侯爵降为封君,这反映了卫国实力的衰落。此时的卫国,实际上已经只是一个拥有少量封地的贵族势力,对秦朝的统一大业并无威胁。
卫国对秦国的贡献不可忽视。商鞅和吕不韦这两位杰出的历史人物都是卫国人。商鞅的变法使秦国逐渐强大,为秦国的统一奠定了基础。而吕不韦则扶持嬴异人成为秦国接班人,为秦国的稳定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秦始皇明白,这两位杰出人物的故乡——卫国,对秦国的贡献功不可没。他在统一六国后,对卫国产生了些许的怜悯和尊重。
秦始皇之所以允许卫国的存在,并非仅仅因为以上原因。秦始皇是一位恩怨分明、睚眦必报的君主。他对商鞅和吕不韦的感激之情,或许在他心中产生了对卫国的宽容之情。在他看来,如果灭亡卫国,显然是对这两位杰出人物的不敬。在他统治的时期,秦国并没有对卫国采取任何行动。
尽管秦始皇没有对卫国下手,但卫国还是在秦二世时期最终灭亡。这也说明了,在秦始皇的宽容之下,卫国已然失去了往日的辉煌和实力。卫国遗址见证了这一历史的变迁,让我们不禁感慨万千。
秦始皇允许卫国存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实际情况来看,此时的卫国已经不再是威胁;从感情因素出发,秦国对卫国的感激和尊重也是不可忽视的。历史的变迁终究是无法阻挡的,卫国的灭亡也是历史的必然。秦始皇灭六国一统天下的壮举永载史册,而卫国的命运则成为了历史长河中的一段佳话。秦始皇与卫国的存续之谜
尽管卫国在风雨飘摇之际,几近名存实亡,但秦始皇却作出了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决定——让卫国继续保留祭祀。这背后蕴含着怎样的故事和深意呢?
周武王成功灭掉商朝后,并未对商朝遗民施以赶尽杀绝的极端手段。相反,他赋予了商纣王的儿子武庚继续祭祀商朝宗庙的荣誉,让商朝的宗庙香火得以延续。这一举措,实则是一种政治上的怀柔策略,旨在收买前朝民心。周武王还巧妙地分封商纣王的庶兄微子启于商朝故地,建立宋国,再次展现了怀柔政策的深远影响。
回望更远的过去,商汤灭夏时亦遵循了这一传统。杞国、越国等诸侯国被保留下来,延续夏朝的祭祀与宗庙。由此可见,夏、商、周三个朝代在改朝换代之际,都有着一种不曾改变的信念:尊重前朝,保留祭祀,以安抚民心。
秦始皇决定保留卫国,让卫国的祭祀和宗庙延续,正是这一华夏传统的体现。此时的卫国虽然只剩下野王一个城池,对秦朝而言已无太大威胁,但秦始皇看到了更深远的价值。他明白,允许卫国继续祭祀,是收买人心的明智之举。这样的决策,既顺应了华夏的历史传统,也体现了秦始皇政治上的智慧与策略。
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我们尊重原创,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