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包綖是什么人?他与包拯之间有何国丞?
包拯——正义的化身
众所周知,包青天,这位公正廉洁、不畏权贵的官员,被誉为正义的化身。今天,迷奇闻网小编为您讲述包拯及其子孙的故事。
包拯,一个直言进谏、连口水唾沫都敢喷到人脸上的臣子。他厌恶论资排辈的加官进爵,而他的公正廉洁品质,使他被赞誉为“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尽管他的一个儿子在包拯的庇荫下早早被封了官员,但这位儿子依然继承了父亲的优良品质,没有成为令人唾弃的二世祖。
包拯曾有两个儿子,长子包繶和次子包繒(后改名为包綖)。他们并非同一母亲所生。长子包繶为包拯的继室所生,但命运短暂,婚后第二年便病逝,其子也在五岁时夭折。一时间,包拯无后。
说到次子包綖,他的认父过程堪称传奇。包拯除了夫人董氏外,还有一位侍妾。原本包拯以为自己年纪已高,不可能再有子嗣,便将侍妾孙氏打发回家。孙氏已怀孕在身。这一消息被包拯的儿媳得知后,她背着公公婆婆偷偷接回孙氏,承担起照顾她的责任。孙氏在嘉佑二年(1057)生下孩子,是个男孩。尽管最初被隐瞒,但最终孩子得到了包拯的认可。
包綒的诞生虽然晚,但给老来得子的包拯带来了喜悦。天伦之乐还未享受多久,包拯便离世了。宋仁宗得知消息后十分伤心,亲自前往吊唁。当时他见到了包拯唯一的后代——年仅五岁的包綖,觉得他眉宇间有几分像包拯。宋仁宗见状决定赐赏财物,并承诺照顾他的成长。年幼的包綖被赐封为太常寺太祝。这种五岁便被赐官的情况在历史上实属罕见。
回到合肥后,包綖在嫂子和家人的关心下接受教育,并开始读书识字。他八岁时依照祖辈的规矩晋升为大理评事。尽管这只是个小官职,但对包綖来说是一个良好的开始。他从小立志要成为像父亲那样的清官,一直严以律己,从未攀附权贵。他的成长历程中始终秉持着父亲的教诲和品质。
包綖的妻子董氏去世后,家中大权落在嫂子崔氏手中。崔氏如同母亲一样照顾他,并在他成年后为他操持婚事。命运多舛,新娘过门不久便离世了。崔氏再次为包綖做主,为他牵上了宰相女儿的红线。
岳父文彦博看到包綖勤勤恳恳,便向朝廷举荐他。宋哲宗便让他到濠州做团练判官。他在濠州任职三年期间,以勤勉清廉著称,受到当地官员和百姓的赞誉。后来他被调回开封担任少府监丞负责管理天子的龙袍、符印等私人财产。琐碎事务虽多但处理得井井有条令朝中大臣们佩服。
包綖的官路一帆风顺多亏了大家的认可和支持。他晋升为丞、宣德郎、通直郎等职位先后在汝州任职并受到百姓的爱戴和尊敬。当他听闻崔氏去世的消息时悲伤至极回合肥奔丧。他在人生的道路上始终秉持着父亲的教诲和品质成为了一个令人敬佩的人。嫂子对他的态度始终如一,像对待亲生儿子一样给予他母爱的关怀。这份深情厚意,包綖一直铭记在心。在崔氏的丧礼上,他披麻戴孝,以表达他对嫂子深深的感激和孝心。
命运却如此捉弄人。当包綖的事业持续进步,前途看似一片光明之际,命运却给他开了个残酷的玩笑。崇宁四年(1105),他被调任至潭州担任通判。赴职途中的包綖不幸染病,尚未抵达潭州,便匆匆离世,享年47岁。
他去世时,当地百姓出于好奇,翻查了他的行李。这一查,令世人震惊。包綖的随身物品除了任命状和一些书籍文具外,几乎别无他物。他的盘缠仅剩下区区46文钱。包家的节俭之风,在包綖身上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这46文钱甚至不足以支付将他遗体运回故里的费用。包綖去世时,他的四个儿子都还未成年,直到16年后,孩子们长大成人,才将父亲的遗骨从湖北接回合肥。
包拯的名声虽盛,人们多传颂他的事迹,却容易忽略他的后代。谁又能想到,这个曾在5岁便封官、8岁时官位再升一级,成年后更迎娶宰相女儿的人,这个凭借自身努力,在官场平步青云的人,这个去世时身上仅余46文钱的人,竟然是名臣包拯的次子呢?他的故事,无疑是历史中的一股清流,令人感慨万分。
包綖的一生,充满了荣耀与坎坷。他凭借自己的才华和努力,在官场上取得了不俗的成就,赢得了世人的尊敬。他却也是一个节俭至极的人,去世时几乎一无所有。这种鲜明的对比,更加凸显出他的人格魅力。他的故事,值得我们深思和铭记。
丰胸按摩
- 历史上的包綖是什么人?他与包拯之间有何国丞
- 香港演员曾江简历(射雕英雄传“黄药师”曾江
- 孕晚期半夜胃疼怎么办
- 空调插座选购技巧
- 金毛发生休克现象该怎么办
- 中国十大餐饮连锁(2023全国十大连锁酒店排名榜单
- yum 卸载
- 恶魔之谜同人穿越(男主穿越成鸣人的同人)
- 中国橱柜十大名牌(橱柜十大品牌都有哪些?)
- 隋炀帝杨广四大功绩过度消耗国力致使国家动
- 事件剧情揭秘,女主角故事线概览
- 星跳水立方张柏芝视频(跳水节目验真容 杨幂柳
- 红薯热量
- 拓跋宏正值盛年,为什么毅然选择禅位呢?
- 死亡之谜之双鱼玉佩好看 死亡之谜之双鱼玉佩豆
- 咪蒙公众号文章合集大全(如何评价咪蒙的《永
- 中华传统文化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化之一 中华传
- 娄艺潇是艺名吗(胡一菲娄艺潇是同一个人吗)
- 古代女子房间剧照,古代女子房间布置
- 荀彧当初为什么会反对曹操称王 荀彧反对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