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玮简介
曹玮(973年-1030年),字宝臣,真定灵寿人,北宋名将枢密使曹彬之第四子。出生于将门之家,他不仅勇武沉着,且富有谋略,热爱读书,尤其对《春秋三传》有深厚的研究。
少年时期,他便随父亲在外任职,历练成长。宋真宗即位后,曹玮被任命为渭州知州,他的治军严谨,赏罚分明,使得军队秩序井然。
在担任镇戎军时,他成功地招降外族,并成功地袭击了李继迁。他还根据地形修筑工事,巩固边防。当李继迁去世后,曹玮提出了趁此机会彻底消灭李氏政权的建议,虽未获批准,但他依然率领军队使李德明不敢轻举妄动。此后,他多次立功,包括与秦翰击败章埋族、分兵消灭拨臧等。
大中祥符九年(1016年),曹玮在三都谷大破吐蕃军队,斩获众多敌军。他的战绩累累,最终官至宣徽北院使、签书枢密院事。因宰相丁谓的诬陷,他被贬至莱州。晚年,他历任青州、天雄、永兴、河阳军等地,最终官终彰武节度使,封武威郡公。
天圣八年(1030年),曹玮逝世,享年五十八岁。他被赠予侍中的称号,谥号为“武穆”,后世尊称他为“曹武穆”。他的威名和成就持续影响后世,唃厮啰每次听到他的名字,都会以手加额表示敬畏。
曹玮的基本资料包括本名曹玮、别名曹武穆、曹南院、曹宣徽等,他出生于真定灵寿,即今天的河北省灵寿县。他所处的时代为北宋,是汉族人。
他的生平经历丰富多彩。作为北宋开国名将曹彬的第四子,他在家中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并在军中担任牙内都虞候时展现出了卓越的军事才能。他在宋太宗至道年间被召见并任命为渭州知州,年仅十九岁。此后他历任多个职位,并在真宗时期开始独当一面。他治军严谨,赏罚分明,擅长派用间谍获取敌军情报。
曹玮的主要成就包括三都谷之战大破吐蕃李立遵部,稳定西境,以及被绘入昭勋阁,成为昭勋阁二十四功臣之一。他的治军之道独特且有效,注重部队建设,深得将士们的敬服。
人们对曹玮的评价是:他擅长任用将士,平时十分悠闲,但一旦出兵便多有奇谋,进出神速无法预测。虽然作为将领不如其父宽仁,但能够自成一家。他统兵近四十年,从未稍有失利。他还喜欢读书,精通《春秋传》等经典。在历史长河中,英勇善战的曹玮以其卓越的战功赢得了宋朝皇帝真宗的信任。真宗皇帝对军事持谨慎态度,凡涉及边事,他都会亲自审查,而曹玮总能坚守初心,给出有力建议,其策略往往被真宗所采纳。当其他将领讨论边境事务时,真宗往往秘密交给曹玮处理。这不仅体现了曹玮的军事才能,更彰显出他对国家的忠诚和贡献。
曹玮的威名和成就不仅局限于战场,他的对手也对他极为尊敬。唃厮啰听到有人提及曹玮,便会朝向曹玮所在的方向,双手合十加额以示尊敬。契丹使者途径曹玮驻守的天雄军时,更是告诫随从小心行事,不得策马飞奔。这种敬仰和尊重,足以证明曹玮的非凡军事才能和人格魅力。
作为宋朝西北边防的旗帜,曹玮的名字在中国战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他的战功不仅受到宋朝皇帝的认可,更在民间广为传颂。
曹玮的家族背景同样显赫。他的先祖曹泓为晋朝清河太守,曾祖曹业担任牙门大校之官,并累赠太师、尚书令等荣誉职位。祖父曹芸官至成德军节度都知兵马使,父亲曹彬是北宋开国元勋。这样的家世背景为曹玮的成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在轶事典故中,当宋仁宗时期党项李元昊反叛时,仁宗询问边境情况,辅臣无法回答。这凸显了曹玮在军事和边防事务上的重要性。翰林学士苏公仪与当时的官员交流时,提到了与曹玮的交往和他对未来的预测,展现了曹玮的洞察力和人缘。
在亲属成员方面,曹玮的配偶、家人和平辈成员都有着重要的身份和地位。这些都体现了曹玮家族的荣耀和影响力。
曹玮以其卓越的战功、非凡的人格魅力和显赫的家世背景,成为了历史上一位令人敬仰的英雄。他的故事不仅传颂于民间,更被历史所铭记。后世地位与荣誉的赋予:曹氏家族的传承光辉
在历史长河中,有些人留下的不仅仅是他们自己的痕迹,还有对整个家族的影响和荣誉。曹玮就是这样的一位人物,他的影响力和贡献不仅仅体现在个人的成就上,还体现在他对整个家族的荣誉所带来的光辉。这种传承的荣誉不仅令曹氏家族感到自豪,也使他们得以在历史上留下深深的烙印。
宋英宗嘉祐八年(1063年),这是一个值得纪念的年份。曹玮与王曾、吕夷简等杰出的历史人物得以配享宋仁宗庙庭,这是对他们个人成就的极高赞誉,也是对曹玮领导才能和政治智慧的肯定。这一事件,无疑为曹氏家族带来了莫大的荣誉。
时间流转到宋理宗宝庆二年(1226年),这一年,理宗图二十四功臣神像于昭勋崇德阁,曹玮的名字赫然在列。这一荣誉不仅是对曹玮个人才能和贡献的肯定,更是对曹氏家族传承下来的精神品质的认可。与此在明代黄道周的《广名将传》中,曹玮再次被提及,他的事迹和精神品质被世人所熟知,为家族带来了更多的荣誉。
而到了明宪宗成化五年(1469年),青州知府李昂奏请建立名贤祠,以祭祀曹玮等十三位有惠政的青州知府。这一行动进一步彰显了曹玮的卓越才能和深厚政绩,同时也是对曹氏家族的一种高度赞扬。这样的荣誉和传承,无疑使曹氏家族在历史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在历史的长河中,各类文献犹如璀璨的繁星,闪烁着古人的智慧和历史的辉煌。这些文献类别丰富多样,包括史书、军事著作、碑铭、传记、言行录、笔记等。其中,《宋史·卷二百五十八·列传第十七》、《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五十五至卷一百九、《东都事略·卷二十七》等史书,见证了宋朝的辉煌与沧桑。杨仲良的《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二十六·渭州蕃族唃厮啰叛服》、毕沅的《续资治通鉴》卷第二十五至卷第三十八等作品,展现了历史的波澜壮阔。
在通志方面,李卫的《畿辅通志·卷一百三》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地理历史文化信息。曾公亮、丁度的军事著作《武经总要前集·卷十八》,为我们揭示了古代军事的智慧和战略。在碑铭方面,王安石的《王临川集·卷九十·曹武穆公玮行状》以及宋庠的《元宪集》,表达了人们对英勇将士的敬仰和怀念。
传记、言行录等类别则为我们展现了名臣们的风采和品德。如曾巩的《隆平集·卷九》、朱熹的《五朝名臣言行录·卷第三百三十五·枢密曹武穆公》等作品,让我们领略了先贤们的智慧和人格魅力。
司马光的《涑水记闻》、沈括的《梦溪笔谈》、魏泰的《东轩笔录》等笔记类作品,以及苏轼的《东坡志林》、苏辙的《龙川别志》等,都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和丰富的文化财富。
这些文献,如同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历史的星空之中。它们记录了历史的点点滴滴,见证了先人们的智慧和勇气。今天,我们通过这些文献,可以感受到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领略先贤们的风采和智慧。这些文献是我们宝贵的文化遗产,也是我们继续前行的坚实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