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灭五国就剩下齐国时 齐国为何会不战而降-
深入了解秦始皇统一六国时期的历史背景,特别是齐国在不战而降背后的历史脉络,对于我们理解那个时代的历史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下面我们就来详细探讨一下这段历史。
在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前,齐国作为战国七雄之一,曾经有过辉煌的过去。历史的风云变幻,使得齐国在面临秦国的强势崛起时,显得力不从心。齐国之所以不战而降,其背后有着深刻的历史原因。
齐国在经历了一场惨烈的五国伐齐之后,元气大伤。在这场战争中,齐国几乎被其他国家彻底消灭,虽然成功复国,但国力大损,对外扩张的欲望也消失殆尽。对于其他诸侯国,齐国也产生了深深的不信任感,形成了避战的心理。
在战国中期,齐国曾经迎来了两位明君——齐威王和齐宣王。在他们的治理下,齐国国力得到了迅速提升,甚至击败了当时的天下第一强国魏国。后来齐湣王在位期间,虽然初期也有所建树,但在战术上出现问题,引起了其他国家的众怒。特别是齐国吞并宋国后,更是触动了其他国家的敏感神经,引发了五国联盟进攻齐国。
这场战争给齐国带来了沉重的打击,虽然成功复国,但损失惨重。从此,齐国对于对外战争产生了恐惧,开始偏安一隅,不再参与对外扩张。此后几十年里,齐国任凭秦国和其他国家争斗,自己则保持中立。
在齐襄王在位期间,虽然也曾想过对外扩张,但遭到了全国的反对。这种避战心理,使得齐国在面临秦国的进攻时,缺乏抵抗的意志。最终,在秦国强大的攻势下,齐国选择了不战而降。
值得一提的是,楚国在当时的局势中也扮演了重要角色。虽然没有直接参与五国联盟进攻齐国,但楚国也准备分一杯羹。在所谓的救援齐国的名义下,楚军入齐后并没有帮助齐国反攻,反而占了齐国不少地盘,甚至杀了齐湣王。这也进一步加剧了齐国的困境。
历史总是充满了变数。田建在位期间,齐国出现了关键人物——他的母亲,那位曾在五国伐齐时与齐襄王共度难关的齐国太后。
这位齐国太后的传奇故事令人津津乐道。当年五国伐齐时,她作为齐国官员的女儿,与还是王子的齐襄王在战乱中结缘。在复国后,她被拥立为齐国的王后,并生下了田建。前半段的爱情故事美好得令人羡慕。
当她成为皇后尤其是太后之后,故事的后半段却发生了转折。她因为亲身经历了五国伐齐的苦难,成为了一个坚定的绥靖主义者。在她的手握大权期间,齐国对外政策趋于保守,错过了许多发展的机会。
田建虽然有心改变局势,但受制于这位太后的权势,无法施展拳脚。更糟糕的是,这位太后寿命极长,一直影响到田建登基十六年之后。即使她去世后,留下的政策依然影响着齐国。她的族弟后胜接任丞相,继续执行不结盟策略,甚至为了个人利益接受秦国的贿赂,为秦国说好话。
田建和后胜的思想与立场,让他们选择了忽视外部威胁。即使有人提出秦国的扩张会威胁到齐国利益,他们也不以为意。这种忽视并非愚蠢,而是源于他们的经历和立场让他们选择了视而不见。
就这样,当田建在位四十多年后,秦国已经消灭了其他五国。面对秦国的强大和自身的颓势,齐国已经无法抵挡。国内不再有出色的将领,民众也丧失了战斗的意志。面对秦军的压境,除了投降,齐国已别无选择。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其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