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学生选择科系的标准
胡适:一位伟大的学者与时代的声音
校长、主席、各位同学:
四十八年前的我,怀揣着家人的期望,踏上了留学的征程。那时,哥哥特地从东三省赶来为我送行,他希望我学习开矿或造铁路等实用之学,以振兴家业。面对船上的留学生,我内心却涌起了一股追求自我兴趣的冲动。我决定选择一条不同的道路,那就是学习科学的农学,进入康奈尔大学。我的选择并非出于一时冲动,而是基于对国家的深沉关怀和对未来的深思熟虑。
进入康大的我,开始了艰难的学术旅程。我经历了农场实习的磨砺,从、套车到选种实习,每一步都让我深刻体验到了农业的实际操作和挑战。当我面对那些形形的苹果时,我感到了困惑和无助。那些美国同学们可以轻松地为苹果定学名,而我却在这短短的时间里无法适应。这让我开始质疑自己学习农学的选择是否正确。在革命的时期,我决定转向文科学习,追求自我兴趣和国家的需要之间的平衡。
转系的决定并非易事。我面临了许多挑战和困难,包括学费的压力和内心的挣扎。但最终,我选择了跟随自己的兴趣,选择了文学院的学习道路。我在文学院的学习广泛而深入,涵盖了哲学、文学、经济、政治等多个领域。这一决定让我找到了真正的学术激情和方向。如今回首,我庆幸自己当初选择了追随内心的道路。如果当初我选择顺从家人的意愿,那么我可能会失去对文学和哲学的热爱和贡献。同时我也意识到,青年应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潜能去选择课程,而不是过于现实和功利。否则可能会失去一些有天赋的人才,对国家和社会造成损失。就像一位有作诗天才的人选择了医学院而不是中文系,这将导致我们失去一位杰出的诗人,而国家也会因此失去一位一流的创作者和贡献者。这是无法弥补的损失。同时我深信在现代社会拥有多样化的学科知识和人才的重要性这让我们可以拥有更多的机遇和创造力为社会和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让我们成为更优秀的人才服务于国家和人民的需求让我们的人生更加丰富多彩和有意义!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些关于科学书籍和我们大学教育的话题。我们知道,每一本科学的书籍都是从第一页开始编起的,这基础十分关键。我们已在这片土地上耕耘了十余年,始终秉持着当初的愿景,没有辜负我们的期望。如今,我们的大学已可称为国内最完善的学府。各位同学,请不要戴着有色眼镜看待自己的未来和前途。
听说你们在入学时可以选择七十二个志愿,这看似变化多端,可能会让你们感到迷茫。记住,当初所填的志愿只是暂时的方向,而非决定性的选择。在大学的一、二年级,你们需要像家一样,四处摸索,自己的兴趣和激情。十八九岁的你们,还没有能力决定自己的前途和职业。
以数学为例,如果在中学时期你对此感到困扰,那么在大学里,你完全可以选择重新挑战。也许你会发现,好的教授可以点燃你的兴趣之火。他们不仅传授知识,更引导你走向正确的方向。在一至三年级,你们都有足够的时间去,“性之所近,力之所能”,这是清代大儒章学诚的智慧箴言。
让我分享一个关于近代科学的开山大师伽利略的故事。他的父亲希望他学医,但他却在佛劳伦斯大学的工业氛围中发现了自己对美术的热爱。当地工业界领袖鼓励学生研究几何,于是伽利略偶然间走进了几何学的大门,最终由于对数学的浓厚兴趣,他改弦易辙,创造了新的天文学和物理学,成为近代科学的先驱。
大学生选择学科就是在选择未来的职业方向。我六十八岁的今天,仍不确定自己所学的是什么。我希望你们不要像我一样,盲目地随波逐流。不要因为一时冲动或者家庭压力选择了不适合自己的道路。在这所完备的大学里,有众多优秀的教授指导你们,你们应该把握这个机会,充分利用资源去自己的兴趣所在。
不要受到外界的影响,不要被他人的期望所束缚。想起当初我哥哥希望我做律师或医生,但我没有听从他的建议。我按照自己的兴趣发展,最终找到了自己的道路。后来,我哥哥也接受并尊重了我的选择。我的建议是:不要被他人的意见左右,只要“性之所近,力之所能”,坚定地追求自己的兴趣和激情。这样的未来对国家的贡献可能会更大,前途也无可限量。
下课了!感谢各位的聆听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