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庆亲弟永璘爱豪宅不爱江山,这是装出来的吗?-
经过历史的沉淀与演绎,嘉庆皇帝的弟弟永璘的故事充满了戏剧性。这位皇子究竟是爱豪宅胜过江山,还是为了自保而故意表现出这样的性格呢?让我们一同探寻其中的奥秘。
在乾隆皇帝漫长的统治岁月里,永璘作为他的幼子,无疑受到了特殊的宠爱。乾隆四十年,魏佳氏诞下皇子永璘时,乾隆已年近花甲,这无疑给这位皇帝带来了极大的喜悦。这种宠爱并非无原则的纵容,而是伴随着对儿子的殷切期望和责任。乾隆皇帝在享受这份喜悦的也深知如何正确引导这位幼子的成长。
不同于其他皇子的严肃和拘谨,永璘从小便展现出一种桀骜不驯的性格。他并不像他的兄长们那样严格遵守皇家的规矩和礼仪,而是表现出一种率真和随性的态度。这种性格的形成,既受到他自身天赋性格的影响,也与他的成长环境和经历息息相关。乾隆皇帝对永璘的这种性格并未过多苛责,而是选择了一种更为宽容和包容的方式来引导他。他将永璘交给颖妃巴林氏抚养,以期在母爱的滋润下,永璘能够形成更为健全的人格和品格。
对于永璘是否真的像他的皇叔弘昼一样故意装傻这一问题,其实并没有明确的答案。从历史上的记载来看,永璘确实展现出了对豪宅的热爱和对江山的淡漠。这种性格的表现,既可能是他真实性格的流露,也可能是他在复杂的环境中形成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无论如何,这种性格都与他所处的时代、家庭背景以及个人经历密不可分。
永璘的故事是一个充满戏剧性和复杂性的历史话题。他的性格和行为方式,既是他个人选择和成长的结果,也是他所处时代和家庭背景的产物。对于这样一个历史人物的评价和理解,我们应该持一种开放和多元的态度,既尊重历史的事实,也尊重人性的多样性。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永璘的故事,也能更好地理解历史的复杂性和丰富性。乾隆时代,皇室中的永璘与皇室的命运紧密相连。他的兄长永琰被选为皇储,这一决定背后或许有永璘的“装傻”策略在起作用,就如他的皇叔弘昼一样,选择低调行事以保全自身。人们普遍认为,永璘深知在皇权争夺中,过于显露聪明才智并非明智之举,因此他选择故意表现出顽劣的一面,或许这正是乾隆对他放纵的原因。
乾隆对永璘的宠爱显而易见。在永璘仅十四岁时,乾隆便为他挑选了家世显赫的嫡福晋钮祜禄氏。乾隆还曾为永璘修建王府,甚至在永璘搬入新家后亲自登门祝贺。不同于处理朝政的能手,永璘在商业上却展现出极高的天赋,他经营乾隆赏赐的当铺,不仅未赔一分钱,还赚得盆满钵满。
永璘的性格和行为却让很多人认为他荒唐。他毫不避讳地表示自己对和珅的豪宅的向往,甚至在乾隆面前坦言:“反正我自己肯定不会当皇帝,我只希望哪位兄长坐上皇帝了,能将和珅的宅子赏赐给我,我就满足了。”这种言论无疑显示出他的天真和无心皇位的心态,同时也可能是他对权臣和珅未来命运的暗示。
嘉庆继位后,尽管永璘被封为郡王,有了实权,但并未被允许参与太多朝政的处理。这或许并非嘉庆对永璘的防备,而是基于永璘“材质中和”,确实不堪大用的考虑。永璘多次犯错,如他在养母的寿辰时未先请示嘉庆就直接送上寿礼,这在大清规矩中是越矩的行为。
永璘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他在乾隆的宠爱下成长,虽无心皇位,但却因自己的荒唐行为而多次犯错。他的命运与皇室紧密相连,最终在和珅失势后获得了他梦寐以求的豪宅。他的故事至今仍为人们津津乐道,充满历史的韵味和人生的启示。永璘的行为在嘉庆帝眼中无疑显得荒唐和不识大体。嘉庆帝对此愤怒不已,狠狠斥责了永璘,并让他退出乾清门以示惩戒。事情的起因是永璘误听了左德修的话,将一件小事闹大,导致张若渟被停职,永璘的异母兄长永璇也因未调查清楚便上报而受责。
永璘的行为不仅荒唐,还显得他对嘉庆帝的规矩和权威缺乏足够的认识。他的无拘无束的性格让他在日常与太监、侍卫的交往中过于亲密,但在嘉庆帝眼中,这却成了不识大体的表现。嘉庆帝不仅斥责了永璘,还借此事警示其他皇室成员,强调对规矩的遵守和对权威的尊重。
永璘的荒唐行为并非仅此一次。在嘉庆十八年,他将“视牲”误听为“陪祀”,因宗人府用满语通知而未能正确理解,从而被罚一年俸禄。还有更离谱的事情发生在嘉庆十三年,永璘居然带着桃花私自进入行宫游玩,被密告后还撒谎辩解。若不是嘉庆帝念及兄弟之情,他可能会因此犯下欺君之罪而被处死。
虽然永璘一生没有建立什么功勋,但他的一生也算顺遂。他在病重时得到了嘉庆帝的亲自探望,而在他去世后不久,嘉庆帝也离世了。尽管永璘之孙奕劻后来成为铁帽子王,但与清朝的宗室制度有关。在清朝的宗室制度中,爵位是降等承袭的,而铁帽子王则是例外,其子孙可以不必降等承袭亲王爵位。奕劻虽然是绵性的儿子,但过继给了庆郡王绵愍,最终得以承袭铁帽子王的荣耀。
永璘的一生充满了波折和争议,他的行为既荒唐又让人叹息。他的孙子奕劻却通过努力和机遇,最终成为了铁帽子王,为庆郡王一脉带来了荣耀。这也说明了在清朝宗室制度中,即使面临降等承袭的压力,但只要抓住机遇并努力争取,仍然有可能实现逆袭。铁帽子王的荣誉距离奕劻似乎还有一段距离,尽管他的爵位不断攀升。奕劻之所以能一路高歌猛进,被封为铁帽子王,完全是因为他做出了一个明智的选择——站在了慈禧这一边。
历史的脚步走到1884年,中法战争中的挫败让慈禧找到了换血的契机,她将奕等人替换,让自己的心腹担任军机大臣。而奕劻正是在这个时候,成为各国事务衙门大臣,被慈禧封为庆郡王。
在随后的戊戌变法中,奕劻更是“助”慈禧一臂之力,铲除了她的心腹大患。这样的忠诚与助力,让慈禧对奕劻大为满意,直接将其封为铁帽子王。
我们必须承认,奕劻本身并没有多么出色的本事。他的成功,更多的是因为他跟对了领导,紧紧跟随着慈禧的脚步。但不得不说,大清交到了像奕劻这样的人手里,也难怪其灭亡的如此之快。
再来看永璘,他无论是真的“材质中和”,还是装傻,总之是不堪大用。对于他能够得以善终,已经是很好的结局了。生在皇家,随时可能面临危险,而永璘甚至敢“欺君”,确实胆子很大。幸好嘉庆帝并不像皇祖雍正那般严厉,对自己的弟弟比较宽容。
对于永璘来说,他的人生有两大幸事。第一大幸事是他的生母是乾隆的宠妃,这使得他在乾隆的注视下无法被忽视。第二大幸事则是他有一个同母胞兄嘉庆帝永琰。永琰的性格比较温和,从除掉和珅这件事可以看出,他并不会滥杀无辜。永璘玩世不恭的性格,也只有嘉庆帝这样的性格才能容忍,最终让他善终。
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以上内容侵犯了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