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傕、郭汜攻陷长安后,是如何处置董卓尸骸的?-
在东汉末年,人称“活阎罗”的董卓给人间带来了地狱般的酷刑和战乱。他的恶行最终由王允与吕布联手铲除。据《三国志》和《后汉书》记载,董卓死后,他的遗体甚至被百姓点天灯,而他的仇敌袁氏门生故吏更是挫骨扬灰以解恨。
随后,李傕和郭汜攻陷长安,收敛董卓的残余骨骸进行安葬。但天公似乎也不容忍他的罪恶,降下狂风骤雨,雷霆击碎了董卓的墓穴,雨水冲毁了他的棺椁。《三国演义》中的描写与史书一致,以此象征董卓的天怒人怨。这场天降正义可以看作是董卓盗掘汉代先帝陵寝、惊扰亡灵以及戮尸何苗等恶行的惩戒与报应。
尽管董卓已死,但他的余党仍然肆虐。这时,我们的主角李傕和郭汜开始活跃起来。他们类似于《水浒》中的“催命判官”李傕与“丧门神”郭汜,是汉末臭名昭著的恶棍型军阀,其凶狠残暴比起董卓来有过之而无不及。
李傕、郭悜曾在董卓女婿牛辅麾下担任校尉。董卓死后,他们与张济一同被派往陈留、颍川等地劫掠。归来时,却发现匪首董卓、牛辅等人已败亡,西凉军群龙无首,沦为丧家之犬。但在“两头蛇”贾诩的计谋下,董卓的地狱军团重新崛起,李郭从王允、吕布手中夺回了长安及汉献帝。
在董卓掌控朝政时,尚能选贤任能装点门面,而李郭掌权后却一味滥施淫威,倒行逆施,荼毒生灵。他们的残害对象从皇帝朝臣到黎民百姓无所不包,甚至为了争权夺利而反目成仇,自相残杀。
在反攻长安之前,李傕和郭汜因为诛杀了王允和吕布这些并州人,因此对并州人产生了仇恨,将军中并州籍的数百男女全部杀害。他们打着为董卓报仇的旗号,在小说中是由两人共同操刀杀害王允;而根据史书记载,此事的主导者应当是李傕。
除了王允,还有许多公卿死于这场战乱,如太常卿种拂、太仆鲁馗、大鸿胪周奂、城门校尉崔烈等。其中种拂是桓帝朝司徒种暠的儿子,崔烈在汉灵帝卖官鬻爵时曾耗资五百万钱捐得三公司徒之职,但被儿子崔钧讽刺为“满身铜臭”。董卓掌权时,崔烈曾因崔钧联合袁绍起兵而被下狱。
后来侍中马宇、右中郎将刘范(益州牧刘焉之子)、前凉州刺史种劭(种拂之子)、中郎将杜禀等人联结马腾,欲助其攻伐李郭。马腾兵败事泄后,这些人也无一幸免。这些情节在史籍与文学作品中都有记述。值得一提的是,《三国演义》为了衬托曹操的奸邪形象,将马腾和马超父子塑造成了忠臣孝子,但事实并非如此。马腾与韩遂的目的并非小说中所说的勤王,而是想要依靠董卓的权势。历史上的马腾并未参与讨董联军和后来的衣带诏事件,他来到长安是想要朝见董卓。而马腾攻伐李傕的原因,《后汉书》记载他是有私事求李傕帮忙,但遭到拒绝,因此心怀怨愤。
身居高位的百官都逃不过李郭的屠刀,百姓的命运更加悲惨。李傕、郭汜、樊稠管辖下的长安城,盗贼蜂起,白日掳掠。他们的手下的兵痞素有侵扰凌虐百姓的恶习。《后汉书》描述当时长安地区的情形是谷价高涨,人相食啖,白骨委樍,臭秽满路。
献帝迁往长安时,三辅地区尚有数十万户口,但经过李郭制造的浩劫后,年轻力壮者大都背井离乡逃往外地,剩下的则在短短两年内相互蚕食。天子东归之后,长安成了空城,曾经富庶的三辅区也化为人迹罕至的死亡地带,“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在《三国演义》中更是描绘了他们灭绝人性的行为:驱逐百姓前行时毫不留情地斩杀走得慢的百姓;所谓的“敢死军”更是令人胆寒。这些情节让人不寒而栗又真实在历史的长河中,李傕和郭汜这两位名字如同催命丧门的存在,他们的身影在《三国演义》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史书记载,这两位并未在史籍中留下什么光辉事迹,却成为了后世文学的热点人物。这可能是因为,在他们身上所展现出来的那种凶残和野蛮特质,无疑为小说作者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
在建立蒙古帝国的征战过程中,成吉思汗曾使用过类似的手段,而这种手段在李傕和郭汜身上被赋予了更深的含义。他们不仅在战场上肆意杀戮,甚至在官场上也弥漫着他们的血腥气息。李傕和郭汜的暴行,使得长安地区血流成河,无数百姓死于非命。他们更是将天子作为棋子,掌控在鼓掌之间,提供给皇帝的食物都不足以果腹,甚至是腐败变臭的食物。他们的行为,无疑将皇帝和群臣置于了一个极其尴尬和危险的境地。李傕甚至提出过要合兵一处,杀害汉君,平分天下的提议,这种赤裸裸的野心和残忍让人震惊。他们就像是一对披着人皮的魔鬼,让人胆颤心惊。
李傕身上的“催命判官”名号可谓名副其实。他不仅主导了杀害皇帝、官员及百姓的行为,甚至在著名的“鸿门宴”上策划了樊稠的行动。他的行为让人们对他深恶痛绝,甚至连他的亲族都对他避之不及。而郭汜的“丧门神”名号同样名副其实。他不仅给人们带来灾祸,自己也是倒霉透顶。他们的出身也许并不高贵,但他们的行为却让人们将他们与历史上的恶棍相提并论。
在小说中,李傕和郭汜被曹操击败后,落草为寇。而在《三国志平话》中,他们曾是西凉黄巾军匪酋“四寇”之一。不论如何,他们的恶行最终都遭到了应有的惩罚。郭汜死于部将之手,而李傕则被朝廷讨伐并夷灭三族,其首级被高悬示众。他们的行为让人们无法容忍,甚至连他们的同伙都对他们感到耻辱。
李傕和郭汜是历史上最凶残的恶棍之一。他们的行为符合《三国志》中对董卓的评价:“董卓狼戾贼忍,暴虐不仁”。他们是那个时代西凉系乃至边地人物人性之恶的典型代表。在他们身上所展现出来的野蛮特质,如吕布的好勇斗狠、见利忘义、反复无常以及马超的强而无义等特质都能在他们身上找到影子。对于这样的来说,落草或许是一种解脱,但最终他们仍然难逃覆灭的命运。在历史的长河中,一段关于两人反攻长安的暴行,犹如狂风巨浪,将董卓制造的灾难推向极致。这场暴行给三辅之地的人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浩劫,仿佛一场无法逃脱的噩梦。他们的行为,犹如黑暗中的一把利刃,无情地割裂着社会的安宁与秩序,使原本就已摇摇欲坠的东汉王朝更加风雨飘摇。
此刻的长安,如同遭受了连番打击的羸弱骆驼,背负着沉重的负担,每一步都显得艰难。而这次暴行,几乎成为了压垮这匹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在那动荡的时代,每一个微小的震动,都可能引发巨大的连锁反应,而这些暴行无疑是其中的催化剂。
我们在此需要强调的是,以上所述的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属于原作者所有。我们尊重每一位原创作者的劳动成果,也在此向所有受到侵犯的原创者表示深深的歉意。若您的被我们的文章所引用,而您不希望它继续在网络上流传,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尊重您的选择,尽快删除相关内容,维护网络环境的健康与和谐。
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信息的传播速度超越了以往任何时候。我们肩负着传递历史真相的责任,同时也应尊重每一位原创者的心血。让我们共同努力,维护一个健康、公正、尊重原创的网络环境。对于以上关于两人反攻长安之后的暴行的描述,我们期待更多的历史研究者能深入探讨,还原历史的真相,让后人能更全面地了解那个时代的故事。